日前,在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獲得阿里巴巴集團62.44億港元的戰略投資;主營高端餐飲的湘鄂情收購笛女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和北京中視精彩影視文化公司各51%的股權,向文化影視業轉型;熊貓煙花也計劃向萬載華海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華海時代100%股權,從而進軍影視文化行業……大量社會資金密集地涌向文化產業,令人驚喜。
稍后,兩項事關我國經濟轉型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文件:《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緊鑼密鼓地出臺,對文化產業扶持力度空前。業內專家稱,這是將文化發展與經濟發展并重,為大國崛起做好充分的文化準備。兩份文件包括諸多重量級政策,扶持力度前所未有。比如,對經認定為高新企業的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企業所得稅將從此前的25%減免至15%;對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產品出口,將實行增值稅零稅率或免稅。
專家預測,我國潛在的文化消費能力是4萬多億元人民幣,而2013年的文化消費實際規模是1.6萬億元左右,還有3萬億元的空間有待發掘。
有了資本,有了政策,又有了上升發展的空間,文化產業被進一步看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文化產業發展速度要達到15%以上,表明了政府對文化產業在整個國家建設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以及對發展文化產業的決心。
馬云說:“我個人覺得,文化產業值得去做……如果我今天做了,早作準備,將來就是機會。出發點是希望中國的文化產業能夠起來,中國也能有像華納兄弟那樣的公司。”
其實,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越是需要冷靜的態度和理性的作為。湖南省文化廳有關領導指出了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五個“要”和五個“防止”,值得我們思考:要科學規劃、差異發展,防止一哄而上,重復建設;要科學扶持、正本清源,防止有名無實、吸金圈地;要科學評價、嚴格準入,防止造次作假、丟魂失魄;要科學保護、合理利用,防止殺雞取卵、竭澤而漁;要科學對接、融合發展,防止單打獨斗、不成氣候。
文化的又一個春天來了。有業內觀察家認為,文化產業將是一個更加開放的平臺,不僅面向國內的各個產業開放,也面向世界各國開放。市場會更寬闊,但競爭也會更激烈。我們應該抓住機遇,更應該準備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