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交易是建立在外匯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了外匯流通才有外匯交易,我們炒外匯是通過外匯之間的流通、交換產生的差額進行盈利,外匯交易也被叫做杠桿式外匯交易或者保證金式外匯交易。
首先來說說外匯保證金的含義。外匯保證金交易最初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倫敦。外匯保證金交易就是投資者以銀行或經紀商提供的信托進行外匯交易。它充分利用了杠桿投資的原理,在金融機構之間及金融機構與投資者之間建立了一種遠期外匯買賣方式。
在交易中,投資者只需支付一定的保證金就可以進行100%額度的交易,使得擁有少額資金的投資者也能到金融市場上進行外匯交易。按照英美等國家的水平來看,一般的融資比例維持在50~100倍以上。換言之,如果融資比例在100倍,那么投資者只需要支付1%左右的保證金就能夠進行外匯交易了,即投資者只需要支付1000美元就能進行100000美元的外匯交易。這也被我們投資者理解為以小博大交易,即利用杠桿式的保證金交易,就可以用比較低的交易成本,獲得更大的盈利。
有很多朋友認為外匯交易是不合法的,這是非常不正確的認識。
追溯下外匯交易的發展歷史,外匯交易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在倫敦。但隨著外匯交易市場的發展及互聯網的普及,外匯交易逐漸從當面交易轉變成了在線交易,并且擴大了交易范圍,不僅僅是倫敦市場,還有歐洲市場、美國市場、亞洲市場等等,亞歐盤結束后美盤接著開盤交易,如此形成了24小時不間斷交易的外匯交易。
自1997年以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在線外匯保證金交易已經風靡世界,成為外匯交易的流行方式,不僅銀行間交易已開始采用在線方式,個人也越來越多的通過互聯網參與外匯交易市場。在線外匯交易的發展,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使得原來必須依賴本地經紀商才能參與外匯交易的個人和小型機構投資者,可以更加方便的進行外匯投資。
到2000年12月,美國通過了《期貨現代化法案》,這一法案要求所有外匯交易商必須在美國期貨協會(NFA)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注冊為期貨傭金商(FCM),并接受上述機構的日常監管,在期限內不符合資格或沒有被核準的外匯業者將被勒令停止營業。這一法案的出臺,使得在線外匯保證金交易走上了規范發展的軌道。接著,又有了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地的金融監管局負責起了各區域的外匯交易平臺商監管,有了正規的監管機制,外匯交易的發展也進入了更加迅速的階段。
近幾年來,外匯交易的數量不僅成倍增長,開戶數量也在激增,說明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發現了外匯市場的交易機會,如今外匯交易不僅是國際貿易的一種工具,而且已經成為國際上最重要的金融商品。杠桿式的外匯交易,能夠降低投資者的做單成本,并最大化投資盈利,是工薪家庭投資者在理財時的好選擇。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