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允許的投資渠道太窄,民間資本無處可去之下只能買房,于是房子被炒成了奢侈品。要去樓市泡沫,首先要讓百姓的錢有買房以外的其他去處。”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在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專訪時,如此分析中國房價居高不下的原因。
盡管這樣,他仍對中國樓市的未來充滿信心。“中國房地產業的前景還是光明的,因為城鎮化還沒完成。下一步,無論是政府還是開發商,都應更加關注遷徙進城的農民們,他們是樓市的后繼支持力量。”
記者:2014年上半年已經過去,房地產市場的表現較去年乏力許多。而房地產恰是整個中國經濟的“晴雨表”。你覺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經濟的總體狀況會如何?
茅于軾:我覺得中國經濟還是有可為的,但前提是要調結構,現在的結構是不合理的,而結構不合理的根源是價格不合理。
價格不合理的表現是“兩高兩低”——“兩高”是土地價格和資本價格高,這兩項高房價沒法不高;“兩低”是環境價格和資源價格低,破壞環境和濫用資源需要承擔的成本和付出的代價太低廉,讓人肆無忌憚。這樣繼續畸形地發展下去,中國經濟遲早會有危險。但如果矯正了這“兩高兩低”,10~20年內,中國還是會有比較顯著的經濟增長機會。
記者:對于房地產行業而言,它應如何平穩健康地繼續發展?
茅于軾: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前景還是光明的。在三四線城市人口置業需求飽和、一二線城市剛需人群受經濟能力限制無法釋放的現在,開發企業應該關注想進城的農民們。在開發設計和價格制定上考慮他們的需求,貼近他們的實際,讓他們真正能買得起、住得長這很重要。
記者:我知道你是樓市泡沫論的支持者。在你看來,有哪些因素在不斷吹大泡泡?
茅于軾:中國樓市的泡沫之所以越吹越大,我認為主要應歸咎于國民經濟不自由。直白地說就是人民的投資渠道太窄、賺錢機會太少。電力、石油等資源產業由國企壟斷,銀行等金融機構又不允許民間資本參與,那百姓手里的錢怎么用?只能買房!所以我認為,要戳破泡沫,不讓它繼續無休止地膨脹,就應該適當拓寬一些投資渠道,放低一些民間資本的準入條件。不能讓房地產市場成為熱錢的唯一流入口。
記者:對于中國住宅空置率太高問題,你曾說要救市只能寄希望于農民工進城。但也有業內人士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未必有那么多農民工愿意進城,因為一是負擔不了城里的房價,二是驟然提高的生活成本會讓他們無以為繼。對此,你怎么看?
茅于軾:我不認為那些觀點和我的是相反的,因為我也承認他們提出的問題——城市的房租和房價的確太高,連城鎮人口去負擔都很吃力,更不用說是農民工了。但這也正是我要說的因為房子租售價貴,才讓它們租不出去也賣不出去。房子空置著就是死物,這是極大的浪費。但很多空置房的業主不以為意,因為他們根本不在乎那一點租金,甚至把售價抬得很高,覺得自己的房子要越炒才越升值。于是就造成了“房租/售價高—不好出手—空置—不愿降價—繼續空置”的惡性循環。所以我建議國家應學習發達國家的成熟經濟體系,引入空置稅。這不僅能有效地抑制房租房價,而且對炒房者也具有一定威懾作用。
記者:現在多地在醞釀著或者已經行動起來取消限購政策,你覺得目前是否真的到了限購解禁的時候?
茅于軾:我認為限購從一開始就完全沒必要!什么時候需要限購?只有市場失靈的時候,才要用限購調節。現在的市場我認為比較平穩,限購在這種時候沒有什么用武之地。地方紛紛明里暗里取消限購,就是限購已經不符合現在各地的市場實情了,一味地“一刀切”硬性限購,就是用扭曲去調整扭曲,得到的結果只能更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