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明報》7月17日題為《百日計劃成果豐貿易戰危機暫息》的社評文章,中美貿易談判百日計劃已經截止,19日兩國首輪全面經濟對話將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中美雙方都放出消息,百日計劃進展順利,目前兩國正著手討論“一年計劃”。
現在看來,中美貿易戰爆發的可能性越來越小。首先,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和中國外匯儲備都重拾升軌,令美方的“貨幣操控國”標簽變成無的放矢。
其次,百日計劃達成了10項早期收獲,包括中國恢復進口美國牛肉、就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達成協議、中國允許在華外資金融公司提供信用評級服務等。
文章稱,能源合作也成為中美在經貿領域新的突破口。
但必須看到,導致中美之間貿易摩擦以及爆發貿易戰的潛在因素并未消除。而且特朗普有將貿易問題與朝鮮、臺灣地區、南海等政治問題掛鉤的傾向,而他近日威脅要就解決鋼鐵傾銷問題采取措施,也給即將開鑼的首輪中美全面經濟對話蒙上陰影。
文章稱,中美應著眼于創造兩國未來經貿發展空間,積極創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逐步消除結構性矛盾。兩國應盡快重啟雙邊投資協定談判,推動市場雙向開放。
另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18日報道,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前商務參贊何偉文說已宣布的協議更多是“態度或探討方式上的,而不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
他說對話之后美國也許會拿中國鋼鐵開刀,盡管其在美國進口鋼鐵中所占比例很小。
他說:“考慮到特朗普政府難以通過雙邊談判解決全球產業鏈上的勞動力分工問題,貿易不平衡不可能完全扭轉。但是兩國的確需要加強合作并通過進一步對話管控分歧。”
報道稱,特朗普競選期間揚言要對中國采取強硬措施,包括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是,4月與習近平會晤后他降低了調門。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說:“百日計劃是中國為了消除特朗普對華負面情緒提出的計劃,事實證明它很成功。”
他說:“中國將努力增加從美國的進口,以此證明自己不追求貿易順差。”他預測中美貿易不平衡最終將有所改善。
報道稱,在今年5月底發布的一項貿易報告中,中國商務部列出了中美之間潛在的幾個合作領域,并呼吁美國放寬對華實施的高科技產品出口管制。屠新泉說,北京將利用貿易讓步來穩定與華盛頓之間的關系,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在談判桌上完全接受美國的要求。
他補充說:“這將是個不斷變化的博弈過程。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