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又一則“喜事”刷爆了朋友圈,萬豪收購喜達屋。
兩家酒店巨頭的聯姻,也意味著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誕生。萬豪集團,擁有麗思卡爾頓酒店、JW萬豪酒店、寶格麗酒店、萬麗酒店、萬怡酒店等品牌,而喜達屋酒店集團擁有包括瑞吉、威斯汀、喜來頓等11個酒店品牌。
數據統計顯示,聯姻后的萬豪國際與喜達屋酒店及度假村將擁有5397間酒店、1068990間房,而這也將去年排在榜首的希爾頓甩下了幾條街的距離。
就在前不久,便有消息稱,錦江鉑濤集團意欲收購喜達屋,若收購成功,全球最大的酒店集團便將誕生在中國。此外還包括海航集團、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在內的中資公司有意競標收購喜達屋。喜達屋就像是一個香餑餑,引來無數的“英雄”為之折腰,誰“娶”了她,誰就成為“酒店一哥”。
聽上去像是一樁英雄與美女的美談,實則背后也是風起云涌。
隨著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消費需求個性化和消費模式的升級促使酒店行業發生了深刻變革。越來越多的酒店消費模式出現,如主題酒店、短租公寓,養老酒店、休閑度假酒店、藝術酒店等層出不窮。
此外,在互聯網技術的作用下,酒店行業對營銷、渠道、支付和消費體驗方面也做了不少更新升級,如OTA、O2O等。對于酒店行業來說,新的模式的誕生,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在面對競爭和挑戰的同時,不少酒店基于自身條件,選擇了協同作戰,于是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消息:錦江股份百億購法盧浮集團,安邦收購美國華爾道夫酒店,黑石收購美國高端酒店StrategicHotels,錦江國際百億元收購鉑濤集團……
在這個時代,收購與合并并不陌生。酒店數量不斷攀升,同質化現象嚴重,行業競爭加劇,整體盈利情況不佳,互聯網新興業態帶來的擠壓等多種因素,使得傳統的酒店行業遭受到了重大的挑戰,因此聯姻便成為酒店行業應對行業競爭和不斷下滑的業績而做出的選擇。
事實上,根據國家旅游局的一組數據可以看出,全國酒店行業總體面臨提高盈利能力和改善經營績效方面的挑戰。2014年全國星級酒店營業收入2,151.45億元,星級酒店虧損59.21億元,虧損幅度同比擴大。
全國星級酒店虧損嚴重,或許也同不斷引進的國外高端酒店品牌有關。近年來,中國市場一直是國外高端酒店品牌看中的“蛋糕”,經濟潛力、及興旺的旅游產業以及會展產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品牌酒店落戶。
以成都為例,截至2015年,成都高端酒店已超過50家,成都主要國際品牌酒店新增供應2538間,總量達11918間。在未來三年內規劃有五星級酒店的項目多達200家。成都高端酒店已進入井噴式增長,未來這一數據還將繼續擴大。
酒店業態的迅速開發給整體酒店市場業績帶來下行壓力,這會是高端酒店市場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呈現出的一種新常態。并且隨著國內酒店行業的發展,未來行業將繼續出現收購合并現象。
仲量聯行酒店及旅游地產投資咨詢部高級副總裁李萌在接受筆者專訪時,曾表示未來酒店市場將會進一步細分化,隨著短租、長租需求的增加,針對其設計的服務式公寓未來將是市場熱門之一。
公寓將成為細分市場的特色化產品,而這也會給酒店行業帶來不小的挑戰,因此通過合并收購而使企業規模得到擴大、市場占有率得到提升的酒店品牌,或將可以更好地與公寓短租領域競爭。
在全球經濟下行背景下,酒店業和房地產業、建筑業一樣受金融危機沖擊很大。通過收購合并擴大規模,降低成本或將是未來酒店行業的新常態。不過,如何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保證企業間運營理念的融合性,并根據客源結構的不同,提供更加個性化和細分化的服務,以及注重體驗并結合互聯網科技,都對酒店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