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一季度出國量1.041億部,銷量第一是華為,出貨量增長25.5%,增至到2080萬部。2016年智能手機智能手機全年約增長了9%。OPPO、vivo、蘋果和小米排名二至五位。
2017手機市場格局 手機市場調查報告
對于手機品牌創新遠比外觀創新更穩定,從品牌手機發展來看,不管是盈利還是出貨量。
自從出現智能手機后,對于品牌多種多樣,有的品牌曇花一現,對于國內手機品牌市場發展知名度有十多個品牌,對于2017年手機市場格局,品牌手機發展趨勢會呈現哪些?
一、技術創新比外觀創新更穩定
從手機品牌長遠發展看,技術的創新遠比外觀的創新更具穩定性,無論是盈利還是出貨量。華為就是一家典型的技術創新驅動型公司,雙攝像頭、指紋識別、高性能芯片、AI智能等新功能不斷被開發出來,應用到手機中。
蘋果三星也是這方面的領先者。蘋果以技術創新促進出貨量,每一次新品發布會后都會引發購機潮,近一兩年,蘋果技術創新乏力,全球手機銷量開始下滑,如果蘋果2017年沒有推出創新性的手機,銷量也將進一步下滑;而三星的Galaxy Note7爆炸從反面證明了三星大膽的創新性。
二、消費市場
因為中國手機市場,乃至全球手機市場規模龐大,消費層次多樣。小而美路線不僅合適手機品牌廠商做子品牌、還適合更多的新興品牌的崛起,但手機市場競爭激烈,百分百手機、大可樂手機等都是曇花一現,很快都煙消云散。
中國市場龐大,對于消費層次多樣化,中國手機市場如,二線,三線品牌手機走向小而美的路線,俘獲小眾消費市場,只為忠誠自己的消費者服務。
所以走小而美的路線不能糊弄消費者,而真正要有匠心,要有真正拿出手的東西,無論是情懷、還是性價比、獨家手機功能等,總要有一項強項,小而美就無從談起。
所以國內手機品牌如果有穩定長期的發展,必須有真正的技術性創新,僅僅以手機殼的材料材料、造型、顏色等外觀的創新很難有實質性增長,更不會凸顯出品牌的市場溢價,一切也無從談起。
三、“馬太效應”凸顯大者恒大
目前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凸顯“馬太效應”,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蘋果手機的出現,讓曾靜名噪一時的諾基亞、摩托羅拉、黑莓、HTC等手機品牌出貨量一落千丈,甚至以往的一線手機品牌在手機市場不見蹤影,留下的只是一段會議。
不過,國內的智能手機市場,除了華為外,手機品牌排名的穩定性很弱,比如小米、華為、OPPO、VIVO季度出貨量都增經飆升到排名第一。
但中國手機市場競爭激烈,未來能夠凸顯的手機品牌,不在取決于國內的銷量,而是取決于國外銷量的大小,如果本土手機品牌廠商沒有技術、專利、海外工廠或代工工廠,能夠從國內眾多的手機品牌中凸顯出來并不容易。而能夠開拓國際市場又無技術專利的阻礙的有華為、聯想、樂視等幾家,而新興品牌如小米等后勁增長乏力。
2017手機市場格局 手機市場調查報告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