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方面我們是2009年開始謀劃,2010年開始進入,當時我們知道,在新能源部件的提供,作為娛樂系統我們24年前探索是可以抓住機會,摸著石頭過河,但是對新能源的部件來講,我們一定是高起點,一定是頂層設計,做好整個的研發基礎,包括質量保證體系,因為它是一個安全部件。所以我們當時請了專家,引進了國際化的團隊,目前在這里的團隊有100多人,研發團隊。基本上是80后為主的,當然關鍵的專家是國際頂級的。主要從事“三電”,整車控制、電機控制和電池管理系統。
在核心電控技術分為四個階段,在這四個階段尤其基礎基本需求的階段,功能基本需求階段我們已經度過了,在第二階段性能提升方面,尤其在“三電”里面,我們就圍繞著可靠性、安全性跟國際對標這些方面進行努力。第三階段、第四階段,第四階段就是在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駕駛方面,我們是做信息娛樂系統開始的,所以在這方面有航盛的優勢。
前幾天《焦點訪談》中提到企業貝特瑞,其負極材料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都已經走在世界前列。在此基礎上,我們以純電動力系統(電池、電機、電控)為基礎平臺,再發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就比較順利。目前我國從純電往插電方向的發展,取得了比較好的進展,比亞迪秦,唐,上汽榮威550,以及馬上出來的廣汽G-MC串并聯的混合動力,無論是發動機方面,還是混合動力裝置上,都取得了突破
與此同時,燃料電池與動力電池深度混合的燃料電池汽車也取得了較好的進展,下一步也會出現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常規深度混合動力。這是一個漸進的發展過程,這種發展方式就避免了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初期跟國外廠家在傳統車尤其在發動機以及發動機機電耦合裝置等方面的直接競爭。發動機和變速器是我國汽車產業的弱項,有效的回避弱項競爭,有利于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有利于實現到2020年之后,我國企業與國外企業能夠全方位齊頭并進、同步競爭。
用什么樣的技術手段來支撐?我們非常欣慰地看到中國工程協會牽頭的500多位專家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技術路線圖,從2020年到2025年到2035年都有整車控制器、電機控制、電池管理系統,方向非常明確,我們在這個大框架下來制訂航盛的發展戰略。
比如說整車控制器,它不止是實現傳統汽車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朝著智聯、網聯,它是一個智能化的控制。在電機控制里面就是實現功率密度比能夠不斷地使它的整個的產品能夠小型化、輕量化,而且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要高。剛才講的IGBT方面要實現國產,國內自主的研發。電池管理系統也是,將來一定不止是一個控制,更重要的是能夠智能化,智能地管理,對整車的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是同步的。
新能源電控未來的發展舉措,針對產品的規劃,我們有以下的一些思考。首先第一是要強調的就是我們的ISO26262安全的體系,從開始,就是從正向開發來保證它整個的開發流程,包括我們的操作系統,所有的過程都是可控的。在實現的方案里面,在微處理器以及未來多核芯片方面的考慮一定是要考慮它的安全可靠。包括基于開發的標準化、模塊化的設計的應用,這些方面新的工具都開始使用。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