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安縣位于北緯47度,坐落于松嫩平原,是一座產糧大縣。伴隨著糧食高產量的喜悅,秸稈的處理問題一度讓人頭疼。近年來,國家對于清潔能源越發重視,依安縣認真落實國家省市關于打贏藍天保衛戰以及黑土地保護的決策部署,全面推進依安縣清潔能源利用工作,為“碳達標”“碳中和”做出貢獻,以此為契機,秸稈變廢為寶,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賦能。
依安縣突出秸稈能源化利用,圍繞北方地區冬季取暖,在適宜地點推廣秸稈“打捆直燃集中供暖”模式,引導鄉鎮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小學校及洗浴、糧食烘干等經營場所燃煤鍋爐改造,籍此全力推進“十四五”農業農村領域散煤壓減替代和清潔利用工作。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能源化利用。
“以前秸稈處理始終都是一個難題,現在秸稈都做了清潔能源,整個鎮里供暖都不用燒煤,去年冬天我家供暖就是用的秸稈。”依安縣依龍鎮東風社區的張大爺說。在依安縣依龍鎮,村委會、機關、學校、社區,大中型生物質鍋爐改造17個,利用打包后的玉米秸稈作為燃料的活動爐箅旋氣化轉燃燒鍋爐的取暖方式,總計年供熱面積60萬平方米,已經實現由秸稈代替煤炭供暖。
“目前輻射帶動全縣8個鄉鎮進行秸稈生物質鍋爐直燃集中供熱,有效的解決秸稈離田后出口問題。全縣生物質爐具和秸稈直燃鍋爐供熱的方式有序化年利用秸稈直燃燃料15萬噸,平均每個鄉鎮利用秸稈供熱年可以消耗秸稈1萬噸左右。”依安縣農業農村局能源辦主任孫昕說到。
除此之外,依安縣積極扶持以秸稈為主要原料的固化成型燃料站和生物質發電廠建設。對比傳統燃料站和發電廠,生物質電廠利用秸稈發電優勢很多,不僅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還有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固化站為秸稈生物質爐具提供了充分燃燒原料,促進了農戶“改灶”燃料革命和冬季去保暖清潔能源革命。據了解,目前依安縣建成秸稈固化站21個,其中萬噸以上規模的10個。(陳丹華 田暢)
來源:依安縣委宣傳部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