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首頁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我們的優勢 去購物車結算(
0

行業報告 金融 能源

行業資訊 預警 機會

產業分析 趨勢 時評

大數據 管理 營銷

創  業 項目 故事

人  物 領袖 訪談

宏觀 經濟 策略

數據 行情 匯率

政策 時政 聚焦

金融 信托 理財

地產 市場 環境

商業 觀察 要聞

區域 招商 園區

企業 百科 機會

預警 國際 國內

您現在的位置: 主頁 > 區域研究 > 華南區域 > 廣西 >
涉100余項目近30億投資!廣西土壤污染防治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發布

  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壤污染防治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廣西將圍繞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監管單位和重點污染物,聚焦突出環境問題,分類施策、分階段整治,協同推進水、氣、土、固體廢物污染治理。《規劃》從土壤環境狀況調查、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農用地土壤安全利用與修復、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土壤環境監管能力提升五方面,設立100余項重點項目,總投資296230萬元。詳情如下:

  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壤污染防治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

2022年2月

  土壤生態環境保護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糧食安全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美麗中國建設。“十四五”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廣西篇章的又一個新開端。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加強土壤生態環境保護,促進廣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制定本規劃。

  一、進展與形勢

  (一)工作進展

  “十三五”以來,我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聚焦土壤污染防治重點任務,穩步推進各項工作,土壤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積極成效。“十三五”期間未發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導致農產品質量超標、因疑似污染地塊或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不當、涉重金屬重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等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全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87.26%,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

  土壤污染狀況家底基本摸清。廣西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圓滿完成,整體進展全國領先,多項經驗獲得推廣。累計完成53035個農用地

  表層土壤點位、5984個深層土壤點位、13601個農產品協同點位的調查分析,初步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類型、污染程度、污染分布和面積,全面完成111個縣(市、區)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累計完成2177個重點行業企業地塊信息采集,完成1077個土壤和202個地下水點位采樣分析,基本摸清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和污染地塊分布,初步掌握污染地塊環境風險情況,完成高中低風險地塊分級劃定。

  土壤污染源頭管控持續加強。動態發布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名單,推進企業落實土壤環境自行監測。全面建立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全口徑清單,推進河池市金城江區、南丹縣、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集中的區域執行重點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加速涉重企業“退城進園”、落后產能淘汰及工程設施改造,累計完成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減排量36.32噸,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3.2%,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有力整治耕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污染源,完成涉鎘等污染源企業排查2796家,整改污染源企業50家;實施完成99家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環境問題企業整治及275個500立方米以上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銷號;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取得積極成效,“十三五”末農藥使用量比2014年下降27%。

  歷史遺留污染問題逐步解決。制定實施《廣西重金屬污染防治突出問題整治工作方案》《刁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行動計劃》,有序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指出問題、重點區域歷史遺留土壤及重金屬污染問題整治;組織實施17個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及治理修復應用試點示范項目以及一批土壤(重金屬)污染風險管控與修復治理項目。推進8個有色金屬礦區歷史遺留污染問題治理、刁江等5個流域周邊重污染問題整治,完成26個砒霜廠遺址風險管控、4個歷史遺留尾礦庫及周邊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減量化無害化處理等項目,完成約7485畝受重金屬污染農田治理與修復。

  土壤環境管理體系不斷完善。編制《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研究制定《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從業單位管理辦法(試行)》《廣西壯族自治區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及效果評估報告技術審查要點》《廣西壯族自治區農用地轉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工作技術指引(試行)》《關于加強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聯動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規范性管理文件,出臺《工業企業重金屬污染地塊修復技術規范》《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規范》等多個地方標準。

  土壤環境監管能力不斷加強。自治區本級和14個設區市土壤環境監測、執法、宣教、信息化、應急等基礎監管能力建設得到有效提升,111個縣(市、區)的國家網土壤環境監測實現全覆蓋,并按要求完成國家網土壤環境監測年度任務,為全區土壤環境質量安全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全面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強化法律宣傳和實施保障。優化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設區市生態環境局均設立專門的土壤環境管理科室,每年組織開展2次以上全區土壤環境管理專項業務培訓,有效支撐土壤環境管理工作開展。

  土壤先行區建設取得階段成效。河池市作為全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之一,以礦渣、冶煉廢渣堆存場所等工礦企業廢棄地為重點,開展礦區—尾礦庫—小流域系統調查評估,積極在高背景值、喀斯特地區探索土壤污染風險管控經驗,形成“總設計師+政府管家+專業智庫”的土壤污染防治模式,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柳州市作為自治區級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探索構建重點行業企業監管體系、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綜合管理體系、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投融資體系,逐步形成典型工業城市土壤環境管理模式。

  (二)形勢研判

  土壤環境質量改善任務艱巨。廣西是我國有色金屬重要產地,有色金屬資源比較豐富,不少區域土壤重金屬的本底濃度相對較高,且過去粗放的發展模式導致涉重金屬行業企業“三廢”無序排放,造成歷史遺留涉重金屬廢渣量大面廣。此外,土壤污染來源復雜多樣,耕地土壤污染成因分析和排查工作啟動較晚,技術支撐能力不足,精準斷源水平不高,要實現土壤中污染物的輸入大幅度減少,確保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依然任重道遠。

  污染治理體系亟待完善。耕地土壤環境的保護和長期安全利用還缺乏成熟有效的保障機制,農用地安全利用技術集成成果穩固和維系相對困難。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監管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不足,土壤調查評估和管控修復的程序繁雜,一些開發強度較大區域的污染地塊急于再開發利用與土壤風險管控和修復活動周期較長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相關技術規范不夠健全,對工程實施效果和二次污染防治缺乏有效的環境監管手段。已核發排污許可證的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多數尚未依法載明土壤污染防治義務。

  風險管控水平仍需提高。土壤生態環境管理工作整體起步較晚,當前積累的有效實踐經驗尚淺,農用地安全利用技術集成和推廣不足,安全利用成效尚不鞏固,修復技術不成熟、成本偏高。部分地區特別是基層管理部門間污染地塊聯動監管機制不完善,存在污染地塊違規開發利用風險。部分工業企業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意識不強,隱患排查和自行監測未得到全面落實,確保騰退工業企業用地不再被污染的任務艱巨。

  地方財政資金投入依然吃力。由于地方財力不足,“十三五”期間,地方土壤污染治理主要依賴中央財政資金,地方財政資金投入力度遠低于國家支持金額,特別是歷史遺留問題突出的河池市等經濟欠發達地區資金缺口較大,在當前各級財政“過緊日子”的形勢下,此矛盾在“十四五”期間仍然較為突出。全區仍需實施安全利用的耕地面積較大,實現長期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還面臨著資金缺口較大的問題。

  土壤環境監管能力仍需持續提升。土壤生態環境監測頂層設計仍需不斷完善,土壤與地下水環境聯動監測能力薄弱,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和應急預警體系有待進一步健全。土壤生態環境執法能力較弱,缺乏應對突發環境事件的專家、技術、設備等;衛星遙感、無人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化手段在土壤污染防治決策支撐和環境監管中應用不足。大部分縣級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土壤生態環境管理機構不健全,鄉鎮基層環境監管能力基本空白。

  面臨機遇與挑戰。機遇: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廣西生態文明建設,2017年在廣西視察時指出“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要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基本目標,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給我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標。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親臨廣西視察,強調“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堅持正確的生態觀、發展觀,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上下同心、齊抓共管,把保持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深入推進生態修復和環境污染治理,杜絕濫采亂挖,推動流域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系統持續優化、整體功能持續提升。”“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這些重要論述,為廣西在新發展階段做好土壤生態環境保護、推動綠色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廣西沿海、沿江、沿邊,是我國南方重要生態屏障,通過實施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已基本掌握土壤污染面積、分布及污染程度,夯實了“綠色家底”,為土壤環境靶向監管提供了數據支撐。隨著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斷深入推進,全社會土壤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日益增強,保護土壤生態環境的合力逐步形成,為下一步深入開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奠定了基礎。

  挑戰:一是隨著水、氣污染防治邁過環境質量改善拐點、加快步入持久鞏固提升軌道,剛剛起步的土壤污染防治更加凸顯為全面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短板”,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廣西是全國重點有色金屬產區之一,由于歷史上礦業長期無序發展,土壤環境歷史欠賬多,土壤及重金屬污染問題較為突出。二是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成本高、周期長、難度大,短期難以取得明顯的成效。在各級財政“過緊日子”的形勢下,廣西作為欠發展后發達地區,地方財政資金投入不足的局面難以改變。三是土壤生態環境監管起步晚、基礎薄弱,特別是地方法規、標準等土壤環境監管體系尚未有效建立,地方監管能力弱,缺乏技術人才等,對照依法治污、科學治污、精準治污的要求,當前土壤污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仍有較大差距。

  綜合判斷,“十四五”以及今后一個時期,廣西土壤污染防治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廣西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加強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凈土保衛戰”上,將圍繞防控土壤污染風險、改善土壤生態環境質量這個根本出發點,保持定力、堅守底線、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守護良好生態環境這個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總目標,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廣西生態優勢金不換”殷切囑托,全面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五個扎實”新要求和“四個新”總要求,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風險管控,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一體推進“減污、降碳、優生態”高質量發展,著力解決突出土壤生態環境問題,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居環境安全,筑牢南方生態安全屏障,努力推動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為凝心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壯美廣西提供堅實的生態環境支撐。

  (二)基本原則

  保護優先,源頭預防。加強空間布局管控,強化環境準入。開展污染源排查整治,落實溯源、斷源、減排措施,切斷污染物進入土壤環境的途徑。

  問題導向,系統治理。圍繞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監管單位和重點污染物,聚焦突出環境問題,分類施策、分階段整治,協同推進水、氣、土、固體廢物污染治理。

  強化監管,依法治污。完善地方土壤污染防治法規標準體系,健全環境監測網絡,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強執法能力建設,保障環境安全。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局部有所改善,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鞏固提升,進一步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全區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左右,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到2035年,全區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

  表1 土壤生態環境保護主要指標

  

  注:重點建設用地是指用途變更為住宅、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的所有地塊。

  三、主要任務

  (一)強化土壤污染源頭防控

  嚴格涉重金屬行業重點污染物排放。劃定執行特別排放限值的礦產資源開發活動集中區域和耕地安全利用及嚴格管控任務較重的地區,自2023年起,執行《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銅、鎳、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顆粒物和鎘等重點重金屬特別排放限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以及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管理有關規定,將符合條件的排放鎘、汞、砷、鉛、鉻等有毒有害大氣、水污染物的企業,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2023年底前,對納入大氣重點排污單位名錄的涉鎘等重金屬排放企業,全部按排污許可規定對大氣污染物中的顆粒物實行在線自動監測,以監測數據核算顆粒物等排放量。持續推進耕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動態更新污染源排查整治清單。對“十三五”期間整治銷號的污染源開展“回頭看”。嚴格落實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深入實施減排改造工程。

  排查整治涉重金屬礦區歷史遺留固體廢物。聚焦重有色金屬、石煤、硫鐵礦等礦區,以及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耕地集中區域周邊的礦區,綜合應用衛星遙感、無人機和現場踏勘等方式,全面排查礦區無序堆存的歷史遺留固體廢物。2022年底前,各市完成首批排查任務,根據排查結果及污染風險,確定整治清單,并制定整治方案,分階段治理,逐步消除存量,降低礦區廢物污染灌溉用水或隨洪水進入農田的風險。“十四五”期間,優先對周邊及下游耕地土壤污染較重地區采取風險管控措施,有效切斷污染物進入農田的途徑。

  防控礦產資源開發污染土壤。切實加強尾礦庫安全管理,督促尾礦庫運營、管理單位開展尾礦庫風險隱患排查整治,落實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堅決杜絕潰壩、泄露等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導致尾礦進入農田及水體的風險。督促礦山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切實防治土壤污染。因地制宜做好廢棄礦山污染土壤和酸性廢水環境風險管控,重點保障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安全,鼓勵采取自然恢復等措施。

  實施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以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突出區域為重點,兼顧產糧大縣,對影響土壤環境質量的輸入輸出因素開展長期觀測。在已開展的耕地土壤污染成因排查和分析試點基礎上,選擇22個左右耕地鎘等重金屬污染問題突出的縣(市、區),開展集中連片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途徑識別和污染源頭追溯,逐步建立污染源清單。堅持“邊查邊治、應控盡控”,督促已查明污染源的相關縣(市、區)采取阻斷污染物擴散途徑、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等措施,有效遏制污染源對耕地的持續影響。

  (二)防范工礦企業新增土壤污染

  嚴格新增土壤污染項目準入。嚴格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對涉及有毒有害物質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新(改、擴)建項目,嚴格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明確防腐蝕、防滲漏、防遺撒等防止土壤污染的具體措施。

  推動實施綠色化改造。鼓勵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因地制宜實施管道化、密閉化改造,重點區域防腐防滲改造,以及物料、污水、廢氣管線架空建設和改造。聚焦重有色金屬采選和冶煉、涉重金屬無機化工等重點行業,鼓勵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改造。

  加強重點監管單位管控。結合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已掌握情況,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錄。各市應監督轄區內重點監管單位依法執行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報告制度、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土壤及地下水自行監測制度。2025年底前,至少完成一輪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隱患排查整改。鼓勵重點監管單位實施精細化調查,在國家規范要求基礎上進一步加密布設調查監測點位,更精準評估污染范圍,降低地塊后期風險管控或治理修復成本。定期開展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環境監測。

  加強企業拆除活動土壤污染防治。生態環境、工業和信息化行政主管部門要共同抓好重點行業企業拆除活動監管,針對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造紙、鋼鐵、制藥、農藥、印染等行業,重點加強對企業拆除活動污染防治現場的檢查和所有拆除產物的規范處置監督,防止拆除過程發生二次污染。

  (三)鞏固提升耕地分類管理

  開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動態調整。強化已采取安全利用措施的耕地和水稻等作物協同監測,結合土壤環境質量例行監測、農用地重點地塊監測、農產品檢測、治理修復效果評估等,動態調整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并將清單上傳全國土壤環境信息化管理平臺,逐步完善耕地土壤環境質量檔案信息,實施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管理。2023年底前完成111個縣(市、區)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動態調整。原則上禁止曾用于生產、使用、貯存、回收、處置有毒有害物質的工礦用地復墾為種植食用農產品的耕地。

  嚴格保護優先保護類耕地。建立節約集約用地模式,嚴控非農業建設占用優先保護類耕地。依法將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在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區域,不得規劃新建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建設項目。加強農業投入品質量監管,從嚴查處向農田施用不達標肥料等農業投入品的行為。

  持續實施耕地安全利用。制定“十四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及年度工作計劃,明確行政區域內安全利用類耕地和嚴格管控類耕地的具體管控措施,以縣或設區的市為單位全面推進落實。總結農用地安全利用技術模式,分區分類建立完善安全利用技術庫和農作物種植推薦清單,鞏固提升耕地安全利用水平。在南寧市、貴港市、河池市等組織建設一批安全利用示范縣,探索建立安全利用類耕地可持續安全利用長效機制。

  全面落實嚴格管控。針對嚴格管控類耕地,各市要劃定特定農產品嚴格管控區,嚴禁種植食用農產品;鼓勵采取種植結構調整、按規定退耕還林還草等措施,力爭到2025年嚴格管控類耕地達到100%安全利用,鼓勵對嚴格管控類耕地種植的植物收獲物采取離田措施。將列入嚴格管控類且無法治理恢復的耕地,進行整改補劃,并對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進行相應調整。

  嚴禁重金屬超標糧食進入口糧市場。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檢測、監督抽查和臨田檢測,增加農產品檢測樣本量及重金屬檢測項目。強化糧食收儲和流通環節監管,督促開展收購和加工糧食的重金屬檢測,杜絕重金屬超標糧食進入口糧市場。對市場中流通的大米及米制品,加大抽檢力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并建立糧食和物資儲備、農業農村、市場監管、生態環境等行政主管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加強在糧食收購、食品安全監管等環節的聯動把關。

  (四)強化建設用地準入管理

  加強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估。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相關部門在供地和土地改變用途等環節,告知生態環境部門依法督促相關單位調查并上報土壤污染狀況。鼓勵各市對列入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的地塊,因地制宜適當提前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化解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與土地開發進度之間的矛盾。

  合理規劃建設用地用途。編制國土空間規劃時,應充分考慮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合理確定其土地用途。從嚴管控農藥、化工等行業的重度污染地塊規劃用途,確需開發利用的,鼓勵用于拓展生態空間。將疑似污染地塊、污染地塊空間信息疊加至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涉及成片污染地塊分期分批開發的,要結合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情況,合理安排土地供應和開發建設時序,防止受污染土壤及其后續風險管控和修復措施影響周邊敏感人群,并防止引發負面輿情。

  嚴格執行準入管理制度。對列入廣西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的地塊,各級自然資源部門不得辦理土地征收、收回、收購、土地供應以及改變土地用途等手續。依法應當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或風險評估而未開展或尚未完成調查評估的地塊,以及未達到土壤污染風險評估報告確定的風險管控、修復目標的建設用地地塊,不得開工建設與風險管控和修復無關的項目。鼓勵探索“環境修復+開發建設”等模式。

  強化部門間信息共享和聯動監管。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行政審批等部門間的協調聯動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各級生態環境部門要會同自然資源部門,對疑似污染地塊、污染地塊及列入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的地塊,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監控手段,定期開展檢查,嚴厲打擊違法開發行為。

  (五)有序推進土壤污染治理修復

  提升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提升土壤有機質,開展耕地土壤酸化和污染治理。綜合考慮耕地及周邊情況,客觀評價耕地質量提升潛力,指導種植基地改良土壤,鼓勵施用有機肥,種植豆科、綠肥等作物提高土壤肥力。推進秸稈資源化綜合利用試點示范項目,依托龍頭企業推動秸稈有機肥的制作與使用。開展耕地土壤酸化治理,結合施用土壤調理劑、增施有機肥和改善耕作制度等綜合措施,提升土壤pH值,增強土壤抗酸化緩沖能力,提升耕地質量,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對土壤調理劑施用效果進行長期跟蹤觀測。

  有序推進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加強南寧、柳州、百色、防城港、貴港等市城鎮人口密集區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騰退土地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以有色金屬采選和冶煉、鐵合金制造、基礎化學原料制造、石油化工等行業企業為重點,鼓勵采用原位風險管控或修復技術,探索在產企業邊生產邊管控土壤污染風險模式。鼓勵各市探索污染土壤“修復工廠”模式,推進柳州市污染土壤無害化處置中心建設。對暫不開發的污染地塊,實施土壤污染風險管控,采取移除或清理污染源,污染隔離、阻斷等措施,防止污染擴散。強化風險管控和修復工程監管,重點防止轉運污染土壤非法處置,以及農藥類等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過程中產生的異味等二次污染,確保實現風險管控和修復目標。鼓勵綠色低碳修復,探索對污染地塊綠色低碳修復開展評估。

  加強從業單位和個人管理。定期公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效果評估、修復效果評估報告評審情況。組織專家對轄區內從業單位從事的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活動進行抽查,并對抽查結果進行通報。依法將從事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的執業情況及違法行為,納入信用系統建立信用記錄,并通過廣西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廣西)向社會公布。鼓勵社會選擇水平高、信用好的單位,推動從業單位提高水平和能力。

  (六)提升生態環境監管能力

  強化環境執法與應急能力。建立土壤環境執法工作機制。依法將土壤污染防治相關工作納入日常執法范疇。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非法傾倒或填埋等土壤污染違法行為,對涉嫌污染土壤造成人身或財產損害的線索,及時移送司法機關。配合開展污染土壤生態環境損害調查評估,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強化突發環境事件土壤應急處置能力,將防止土壤環境污染內容納入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提升土壤環境執法和應急裝備水平,配備便攜式污染檢測儀器、無人機等設備,組織開展相關技術培訓。鼓勵各市設立土壤污染防治執法和監管技術支撐團隊。

  進一步完善土壤監測網絡。完善自治區、市、縣三級土壤環境監測網絡,逐步形成區域土壤污染預警監控體系。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監測,建立土壤環境信息數據庫,完善數據共享與動態更新機制。對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至少完成一輪監測。按照國家標準配備土壤環境監測所需儀器設備和人員,建立土壤環境質量定期調查制度和監測人員定期培訓制度。

  強化科技支撐。進一步加強土壤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支撐能力建設,優化和整合污染防治專業隊伍,開展專業技術培訓,提高專業人員素質和技能。整合高校、科研機構人才資源,不斷充實廣西土壤污染防治專家庫。支持申報省部級土壤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依托相關科技計劃(專項、基金),推進土壤污染源頭預防和管控、污染地塊風險管控與治理修復、效果評估、后期管理等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

  四、土壤污染防治重點項目

  “十四五”期間,為實現規劃目標,按照輕重緩急、項目成熟度等原則,計劃分批實施土壤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土壤污染源頭管控、農用地土壤安全利用與修復、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土壤環境監管能力提升等5大類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約29.6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已支持或擬申請資金約26.0億元,地方財政或企業自籌資金約3.6億元。

  (一)土壤環境狀況調查評估項目

  典型行業企業及周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項目。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73個行業小類以外的典型行業企業用地及周邊耕地,以及重點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基于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結果,以重金屬高背景區為重點,實施一批耕地土壤-農產品加密協同調查項目。

  高風險地塊調查評估項目。以河池、柳州、崇左、來賓等市涉重金屬礦區、工業集中區為重點,對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查明的高風險地塊開展進一步詳細調查和風險評估。

  重點工業園區及周邊土壤污染現狀調查項目。針對重有色金屬礦(含伴生礦)采選業、重有色金屬冶煉業、電鍍、電解錳、化工等行業,開展重點工業園區(集中區)及其周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摸清工業園區及其周邊土壤污染現狀,提出相應的管控措施。

  (二)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項目

  涉重金屬礦區歷史遺留廢渣整治項目。重點實施河池市南丹大廠、車河、拉么等鉛鋅礦區,桂林市恭城崩山礦區,崇左市大新鉛鋅礦區、淥井鉛鋅礦區,貴港市桂平木圭礦區、賀州市昭平金竹洲礦區等歷史遺留廢渣綜合整治工程。

  涉重金屬尾礦庫污染整治項目。以河池、百色、來賓等市的礦區為重點,開展典型尾礦庫環境狀況調查及風險評估,制定廣西尾礦庫分級管理名錄,實施一批涉重金屬尾礦庫污染綜合整治項目。

  在產企業土壤污染預防項目。實施一批在產企業生產工藝、設施設備升級改造,污染治理設施提標改造,排污口規范化整治等綠色化改造項目。

  (三)農用地土壤安全利用與修復項目

  強酸性土壤降酸改良項目。在南寧、貴港、來賓等市糧食主產區,通過完善田間排灌工程,結合施用土壤調理劑、增施有機肥和改善耕作制度等綜合措施,實施一批土壤改良項目。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項目。在南寧、百色、河池、崇左等超篩選值耕地面積多的地市,實施一批以低積累品種替代、土壤改良、水肥調控、土壤調理等措施相結合的安全利用項目。

  (四)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項目

  在南寧、柳州、河池等市污染地塊數量多或土地開發利用強度大的區域,組織實施一批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項目。

  (五)土壤環境監管能力提升項目

  根據實際需要,實施一批土壤環境執法能力提升項目,完善便攜式污染檢測儀器、無人機等設備配備。實施土壤環境監測網絡信息平臺建設項目,補充完善業務功能與模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目標任務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是實施本規劃的責任主體,要將土壤污染防治納入環境風險防控體系,進一步完善工作協同推進機制,加強協調、督導,確保落地見效,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建立本規劃實施評估機制,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按國家要求,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在2023年、2025年底,分別對本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

  (二)加大資金投入,推進重點項目

  地方各級政府要把土壤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督促土壤污染責任人切實承擔污染治理的經濟責任;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統籌用好自治區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加大社會資本吸納力度。加快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投入運營,有效保障土壤生態環境保護重點任務的實施。各地要根據本地區土壤污染的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監管單位和重點污染物狀況,抓緊謀劃并實施土壤污染防治項目,推動解決一批突出環境問題。

  (三)強化信息公開,推動社會監督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結合“六五”環境日、世界土壤日等重要環保宣傳活動和“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系列活動等,有針對性地宣傳普及土壤生態環境保護知識,加大本規劃宣貫力度,增強公眾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意識,形成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適時公布本規劃重點指標、重點任務、重點項目等實施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附表 廣西土壤污染防治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表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
分享到:0  時間:2022-02-22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 

版權聲明

  靈核網所有報告統計版權為《北京靈動核心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獨家所有,靈核網產品是《北京靈動核心信息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對市場調研、研究與整合的成果,究報告產品擁有唯一著作權。靈核網研究報告沒有通過任何第三方進行代理銷售,購買請直接與我公司客服聯系。   靈核網核心產品為有償提...[詳細]
關于靈核網 | 人才招聘| 免責聲明 | 服務條款 | 付款方式 | 聯系我們 | 意見反饋| 版權聲明 | 網站地圖
運營公司:北京靈動核心信息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專業市場調查研究機構-提供各行業市場分析報告
辦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翠微中里14號樓    北京市大興區天華大街5號院綠地啟航國際12號樓
400熱線:400-998-1068(7*24小時)      傳真:010-82894622轉608      E-mail:lhwscb@ldhxcn.com      QQ:1342340450/1602788672
總部:010-82894622      市場部:010-56290519     
京ICP備13027859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1377號 靈核網 版權所有 靈核網數據研究中心
免费不卡亚洲欧美日韩久久精品,久久综合九色欧美婷婷,久久高清免费视屏,免费在线观看的Aⅴ网站
亚洲欧洲美洲熟女一区二区 | 久久国产午夜视频影院 | 亚洲乱亚洲乱少妇 |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 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