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2014中國·吉林現代農業機械裝備暨農機購置補貼產品展示交易會”在長春國際會展中心開幕,來自全國150多家企業的2000多個型號的產品參展。2014年,國家和省政府進一步加大農機化的投入力度,國家已安排我省第一批農機購置補貼資金8.5億元,省級財政安排全程農機化工程建設資金1.2億元,并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省農委副主任于文波在發布上向與會代表介紹了我省農機化發展成果,著重強調了我省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主要措施。
按照農業部、財政部《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提出的“加快推進主要農作物關鍵環節機械化;注重突出重點,向糧食主產區、關鍵薄弱環節、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傾斜”的總體要求,今年我省將進一步強化落實農機購置政策的措施。
在補貼資金兌付上,全面試行“自主購機、縣級結算、直補到卡”的補貼方式。即由原來補貼對象差價購機,改為全價購機;補貼資金由省財政集中結算支付生產企業,改為由縣級財政結算支付給補貼對象。
在補貼資金安排上,向糧食主產區傾斜,加快產糧大縣農業機械化發展步伐。重點支持前郭、榆樹、公主嶺等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及糧食產量10億斤以上的大縣。力爭到2015年,前郭率先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榆樹、公主嶺基本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在補貼資金使用上,優先補貼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突出糧食生產機械化薄弱環節所需機具。產糧大縣要安排不低于30%的資金,優先補貼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農機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重點補貼免耕播種、深松、高光效種植、水稻插秧(收獲)、玉米收獲等機械和大型拖拉機。縮小補貼品目,主攻關鍵環節,發揮補貼政策的調控引導作用。國家后續補貼資金集中用于玉米、水稻收獲機補貼。
同時還將充分發揮省級財政資金拉動作用,繼續實施全程農機化工程建設。省級資金主要用于農業生產急需的全程農機化薄弱環節機具的累加補貼。擬對牽引式免耕播種機、深松機、自走式玉米收獲機(含莖穗兼收型)在國家定額補貼基礎上進行適當累加補貼,推動關鍵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快速提升。
為保持政策的連續性,我省繼續實行“先申請、后購機”的操作程序。按照“簡化程序、方便農民、因地制宜”的原則,具體操作環節由各實施縣根據實際研究確定;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農機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規模標準,以及對其補貼機具的數量全省不做統一規定,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掌握,經縣級農機購置補貼領導小組批準后實施。
本屆交易會安排了展示類和活動類兩大項內容,展示及演示國內外最新研制開發的現代農業機械裝備產品及進入國家、吉林省支持推廣農業機械產品目錄的產品。同時還將開展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解答、農業機械新產品和新技術推介會以及拖拉機、聯合收獲機強制保險及農業機械租賃保險業務宣傳與推介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