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定調今年貨幣政策為“穩健”的同時,還提出要用改革的精神、思路、辦法來改善宏觀調控,寓改革于調控之中,并進一步化解落后產能和地方債風險。
“寓改革于調控中”,表明未來貨幣政策將綜合考慮改革因素,不宜過緊,也不宜過松,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一方面,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貨幣政策要讓經濟保持在合理區間穩健運行,為實體經濟提供金融支持,不能過緊;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改革的需要,在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過程中,不能過于放松貨幣政策,免得吹出“大泡沫”,讓結構調整、抑制過剩產能的努力半途而廢。
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今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健”基調步入第四個年頭。相較以往,在中國迎來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元年的2014年,舊瓶裝了新酒,“穩健”中多了“改革”的新內涵。為了配合經濟調結構、去槓桿化,分析預計,央行今年將繼續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的中性偏緊政策,堅持“穩”字當頭,保持適度流動性,而主要調控手法將從數量向價格轉變。
延續中性偏緊方向
目前內地地方債規模已達17.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兩年半時間內飆升67%;房價一直居高不下,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新房價格去年11月同比漲幅均超20%;化解過剩產能工作也正在進行中。地方政府平臺、房地產及產能過剩企業三大非標部門對資金的巨大渴求,制約?央行放松政策的空間。業內人士表示,當局口徑的“穩健”實際上意味?,貨幣政策將延續自2013年下半年開始的中性偏緊方向。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有關貨幣政策描述還有一個明顯轉變,即首次將“社會融資規模的合理增長”一併列入今年的工作要求,令分析人士相信,2014年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將持平或低于去年。聯訊證券宏觀及固定收益高級分析師楊為?認為,2014年M2增長目標比2013年低是大概率事件,可能降至12%。?豐銀行預計,2014年M2目標將維持在13%的水平,這足以維持實體經濟7.5%左右的增長。
與此相應,流動性將維持整體偏緊格局,資金利率易上難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多次表示,貨幣政策要保持定力,重點盤活存量、用好增量。目前市場上并不“缺錢”,截至2013年11月末,M2同比增速仍居于14%以上高位,達14.2%。分析師普遍認為,照目前趨勢,13%的目標較難實現。
準備金率可能下調
中金公司預計,在穩中偏緊的貨幣政策不變前提下,整個2014年的資金利率仍處于易上難下的局面。連平預計,今年資本流入壓力還將加大,同時結合經濟回溫、物價回升、中美間貿易不平衡等因素,不排除下半年央行有收緊貨幣政策的可能,在流動性日趨緊張的形勢下,準備金率面臨下調壓力,不排除小幅下調1-2次、每次0.5個百分點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12月31日發布的央行四季度例會公告中,有關流動性的口徑從之前的“加強流動性總閘門的調節作用”變為“保持適度流動性”。部分機構將此視為政策預調的前兆,流動性可能會在目前基礎上略松一點。
花旗集團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認為,“保持適度流動性”的提法,可能是因為對目前較高的資金成本有所警惕,如果這個資金成本保持下去,對中國2014年經濟肯定有負面影響,流動性在目前基礎上略松一點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經過去年6月份“錢荒”一役,內地資金價格整體上了一個臺階,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息(Shibor)隔夜利率在去年3月期間基本保持在1%-2%的水平,目前則處于3%-4%左右。
存款利率管制或開放
分析稱,這意味?貨幣政策調控將向市場化轉型,與之對應的是各種要素價格,2014年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改革將繼續推進,大額可轉讓存單有可能推向企業和居民,另外存款保險制度或將落地,短期、小額存款利率上限或將取消,并在2015年迎來存款利率管制的全面放開。匯率方面,人民幣浮動區間料將有序擴大,雙向波動頻率將更加頻繁。
此外,央行的操作目標將從側重數量向側重價格的轉變。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央行行長周小川在政策輔導讀本對此有明確闡述:金融宏觀調控逐漸由數量調控為主轉向以價格調控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