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2013年3月阿里花費5.06億美元從晨興、聯創策源手中接盤戰略投資UC,并經過一輪增持,雙方又一次大的資本舉動。此次全資融入阿里之后,UC已不再尋求獨立發展。
在全資并購UC之前,阿里巴巴今年已斥資62億港元控股了文化中國、進一步收購了高德剩余股份,阿里巴巴還成功控股了恒生電子,支付寶母公司控股天弘基金的交易已獲批。
在2014年以前,阿里巴巴更多是多點布局,但多點布局存在很嚴重弊端,即除了成為戰略投資人或財務投資者,阿里巴巴無法掌控所投公司的發展方向。
如阿里巴巴很早以前投資美團,隨著美團進一步做大,美團CEO王興有自己的獨立夢想,當尋求新一輪融資時,美團并不愿意阿里資本進來。再比如,阿里巴巴曾經投資搜狗,但在2012年阿里巴巴卻從搜狗撤資,阿里巴巴在搜狗期間僅充當了財務投資人。
一位知名投資人對騰訊科技表示,阿里巴巴多點布局投資的好處,由于進入所投公司的董事會,可以有效的阻擊競爭對手騰訊、百度等的涉足,但所投公司畢竟有自己的業務,有時候業務發展方向與阿里巴巴并不一致,雙方關系搞不好,有可能還成為“仇敵”。
加強所投公司融入阿里體系
阿里巴巴全資收購高德則提供一個案例。阿里收購高德后,盡管高德業務在下滑,傳統的客戶在流失,但另一方面,高德業務在不斷向阿里巴巴生態遷移,最終成為阿里生態的一部分。
實際上,阿里巴巴收購UC早有征兆。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過去很長時間,阿里巴巴很多收購均是以UC的名義進行,在UC被控股后,UC與阿里的業務也早已在整合。
如UC整合原來的淘寶瀏覽器,于今年4月發布UC電腦版瀏覽器業務,另一塊資產則是整合原有的“一搜”全網搜索,緊接著發布“神馬搜索”,叫板百度。
雙方整合在繼續。如UC董事長俞永福公開信所說,整合完成后,將組建阿里UC移動事業群,該事業群除現有UC集團業務團隊,還將整合阿里集團其他相關業務和團隊。
新事業群負責包括瀏覽器業務、搜索業務、LBS業務、九游移動游戲平臺業務、PP移動應用分發業務、愛書旗移動閱讀等業務的建設和發展。
分析人士指出,對于阿里巴巴來說,受移動端入口分散特性的影響,阿里在PC端的海量流量優勢并沒有移植到移動端。隨著UC資源的進入,阿里巴巴在移動端掌控了一個真正的大流量入口,可能將支付、電商等資源打通,未來地圖資源也可能納入UC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