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8月份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刪除了實施已有20年之久的商業銀行75%存貸比監管指標。新的法律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10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前期山東、廣東開展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形成可復制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上海、天津、遼寧、江蘇、湖北、四川、陜西、北京、重慶等9省推廣試點。即,目前全國有11個省開展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試點。
“存貸比”,是銀行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率,此前商業銀行法規定中國銀行業的存貸比是75%,即銀行吸收了100元的存款,只能放出75元的貸款,另外25元必須留存下來。取消存貸比以后,理論上,那25%也可以放貸。只此一項,有人估計,理論上可以增加7萬億的可貸款量。不過,攸克君不知道這7萬億是怎么算出來的。
而“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是以金融機構非標準化的信貸資產作為從央行獲得再貸款的合格抵押品。央行2月發布的《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首次披露了這種盤活信貸資產的新渠道。這一新的政策工具的應用,將極大地擴展中小金融機構從央行獲得再貸款的合格抵押品資產范圍,提高了這些金融機構信貸資產的流動性。
有人這樣形象地解釋“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先貸一百萬,質押后減去一定折扣后可以再貸款.
一批專家解讀這兩項與貨幣信貸相關的政策時,強調這是中國版的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而且是比美國和日本的量化寬松要大得多。根據央行發布的《2015年上半年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至6月末,全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88.79萬億元,其中房地產貸款余額19.3萬億元。取消存貸比,再實行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有人預期可向市場釋放出7萬億,有人猜測達10萬億??傊泿抛⑺幠?隙ㄊ侨f億級以上。
在此基礎上,大家都會想象,誰是貨幣大水漫灌的受益者?當然是樓市和股市。由此,有人再次喊出:新一輪樓市大漲要來了。另一個廣為流傳的帖子則宣稱,為期6年的牛市要來了。你信么?反正攸克君不信。
第一,取消存貸比,并不意味著銀行監管全面放松。根據巴塞爾協議ⅲ的要求,銀行監管引入了流動性風險管理指標、流動性覆蓋率等一系列新的指標,能全面監測銀行的流動性,存貸比也仍將是動態監測指標之一。央行和監管部門仍有很多手段來懲戒商業銀行的過度信貸投放行為。
第二,取消存貸比,并不意味著那占存款25%的貨幣全部轉為實際的貸款。從過往兩年的情況看,銀行并不缺錢,只是放貸相當謹慎。不敢投往實體經濟,是因為實體經濟下滑太厲害。但客觀地說,新的政策實施后,一批中小股份制銀行增加了靈活性,可貸款量也會有所增加。截至2014年12月末,全國有271家商業銀行存貸比在70%以上,其中超過75%的有86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平均達72.42%,接近法定上限。取消存貸比,有利于激活股份制銀行的貨幣存量。
第三,實行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作為一種全新的貨幣工具,央行和金融機構試點時會很謹慎。新增可貸款量并沒有大家預想的那么高。
第四,對樓市和股市的影響,被夸大了。
先說對股市的影響。早在6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并決定提交全國人大常務會審議,股市沒有大漲,而是繼續暴跌。8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修正案》,股市是漲了,但不是銀行股帶動的。
再說對樓市的影響。攸克君同意,取消存貸比,實行信貸資產質押再貸款,確實可以看作是寬松貨幣政策的一部分,而在樓市黃金10年里,寬松的貨幣一直被視為房價上漲的主量推手。假如這兩項政策可以帶來萬億級的信貸增量,對樓市無利是有益的,但影響有限。
其一,樓市并不差錢。房地產融資渠道已經大為放寬。我們都看到,過去一年來,許多房地產公司發行了巨額的公司債,且利率次第下行。比如,萬科9月25日發行的2015年第一期50億元公司債券,利率僅3.5%,創下新低。連一些排名50名以外的房地產企業,也發行了幾十億的公司債。
其二,貸幣目前暫時不是決定樓市運行的主要因素。三四線城市,主要矛盾供應過剩,庫存過大。一線城市房價上漲,主要是因為供應不足,是土地供應不足導致的商品房供應不足。這在深圳尤其嚴重。
其三,目前,宏觀經濟仍未穩定,企業盈利沒有改善,投資性需求持續觀望。它帶來的是投資者信心不足的問題。就房地產而言,只要投資性需求不恢復,哪怕是貨幣注水量達到10萬億的水平,樓市也很難回到2009年、2010年的時代。
其四,房價已在高位,很難全面大漲。部分城市存在結構性的上漲機會,但像黃金10年那樣普遍大漲的時代,不可能出現了。
在攸克君看來,中國版量化寬松給樓市帶來的可能是白銀時代最寬松的信貸和資金面,但不要相信樓市將就此開啟新一輪暴漲的神話。正如實體經濟仍處于艱難的轉型期一樣,2015年多數房企的日子也不太好過,但愿在貨幣大水澆灌之下,明年能更好過一些。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