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內因影響深入,外因擾動不定。從19 年開始的藥品定價體系調整疊加外部新冠影響,21 年全年,藥品制劑行業經營數據較20 年有不同程度的恢復;21 年藥品制劑上市公司整體營業收入增速為6.6%,較20年提升8.7pp,單季增速前高后低;21 年相比19 年復合增速為2.2%,增速呈下滑趨勢,與國內終端銷售額增速變化趨勢基本吻合。
產品結構調整階段,部分細分領域增長穩定。21 年我國藥品終端市場銷售額1.77 萬億元,YoY+7.97%,相比19 年,CAGR-0.58%,外部疫情和內部因素仍在持續影響。產品結構上,低門檻競爭環境較差的仿制藥在集采下持續下滑,創新藥占比逐步提升;同時部分特殊藥品仍然保持較高增速。
逆境下研發投入持續強化,國產新藥仍處于豐收季。傳統藥企與新興biotech 企業研發投入持續加大,61 家A+H 傳統藥品制劑企業,21 年研發費用和研發費用率持續提升;以恒瑞醫藥、百濟神州等為代表的的傳統藥企和新興biotech 引領國內制藥工業研發投入。21 年CDE 受理的新藥IND 和新藥上市申請數量再創新高,目前CDE 受理待審批上市新藥數量超過70 個,大部分申報來自國內企業。
重視新藥監管變化和企業國際化研發能力建設。自15 年以來,國內CDE 持續改革,新藥監管門檻提升,有利于國產創新藥去偽存真。我們認為CDE 的改革一直在持續,并且將逐步向發達國家監管體系靠攏,將越發有利于國產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為國內制藥工業升級轉型保駕護航。2022 年作為國產新藥國際化關鍵一年,LCAR-B38M 獲FDA批準上市、信迪利單抗等上市受阻。優質的國產新藥和高質量、規范化的臨床研究不可或缺,國產新藥進入歐美市場開啟新紀元。國內企業對于美國FDA 甚至國內CDE 標準的熟悉、國際化研發能力的建設將持續伴隨國內制藥工業升級轉型,道阻且長,行將致遠。
投資策略。藥品制劑行業目前進入深層次轉型階段,眾多優質的傳統企業和新興biotech 企業共同推進國內制藥工業升級轉型,不斷加大創新藥研發投入力度、探索更深入/前沿的領域;唯創新,可破局,亦能破局。建議關注:(1)創新藥組合:恒瑞醫藥、百濟神州、中國生物制藥、石藥集團、金斯瑞生物科技、艾力斯、榮昌生物-B;(2)特藥組合:人福醫藥、東誠藥業、恩華藥業;(3)新冠防疫藥物:君實生物、先聲藥業、眾生藥業。
風險提示。新冠疫情及防控影響超預期,仿制藥集采和新藥談判價格降幅過大風險,新藥研發失敗風險。
聲明:(文章來源: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靈核網轉載此文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如來源標注有誤,或文圖有侵或者不讓轉載,可在靈核網官網底部400熱線私信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