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銷售額上百億的“直播一姐”,被處罰!
12月20日,“薇婭確認偷逃稅被罰款13.41億元”刷屏網絡。
據杭州稅務局發布,黃薇(薇婭)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通過隱匿個人收入、虛構業務轉換收入性質虛假申報等方式偷逃稅款6.43億元,其他少繳稅款0.6億元,最終對其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共計13.41億元。
此前,網絡主播雪梨、林珊珊也曾因偷逃稅問題被罰別計6555.31萬元和2767.25萬元。
不難看出,薇婭這次被罰金額已創下直播行業之最,這背后釋放出重要信號。
回顧近年來國內重要抉擇時刻,樓市被遏制、在線教育團滅、互聯網被反壟斷、明星主播偷逃稅被重錘。
這些現象只是一個序曲,中國產業升級、脫虛向實的宏大歷史進程才剛剛開啟。
壹
有因必有果,今天直播等虛擬產業被重錘并非偶然。
過去10幾年,我們發展服務業來推動經濟。在此大背景下,樓市不斷上漲、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催生阿里、騰訊、美團、萬科等巨頭,堪稱樓市、互聯網的夢幻時代。
在互聯網紅利下,兩大帶貨主播薇婭、李佳琦,“雙11”一晚可銷售上百億元....
我們曾靠這些行業完成經濟崛起,如今已不再奏效,未來要以“共同富裕”為準則。
具體來看,當不斷上漲的房價成為年輕人重壓,最終導致生育率大跌,國家毫不猶豫推進“房住不炒”,并在十四五期間加大租賃住房供應,誓要出清樓市泡沫。
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后,我們又意識到互聯網經濟的脆弱性。
表面上無比繁榮的中國互聯網,其實是建立在國外技術基礎上的。無論BAT、美團、抖音的應用,還是華米OV的手機,都需要歐美日韓的芯片、存儲器、軟件來支撐。
再比如歐美人有很多假期,我們這邊BAT這樣的大廠甚至還在996,本質還是規模驅動,而非創新驅動。
所以,我們引以為傲的互聯網只能稱為模式創新,而非科技創新。
互聯網壟斷巨頭占據大量社會資源,于創新不利,也不利于共同富裕。種種原因累積,引發2021年的反壟斷大潮。
電商、游戲、團購等領域的巨頭相繼被敲打,最終稿阿里被罰182億元,美團被罰34億元。
“雞娃”的在線教育,也因加重家長焦慮,讓學生課外負擔加重,商業模式毫無底線,走向覆滅。
整個2021年,互聯網巨頭股價批量大跌,和在線教育公司一樣進入漫漫熊途。
偷逃稅方面,這幾年稅務部門已加強對高收入人群、高風險行業的稅收監管,持續提升精準監管能力。
直觀表現便是明星、主播偷逃稅行為再不姑息,前有范冰冰被罰8.8億元,后有薇婭被罰13.4億元,未來不排除還有更高罰款記錄。
總之,隨著樓市直插云霄、互聯網壟斷一切,生育率下跌,躺平、內卷之類詞開始出現,證明依靠人口紅利賺快錢的夢幻時代正在結束。
未來想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化解內卷,靠什么?
貳
靠的是高端制造、科技創新,也是“把蛋糕做大”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之路。
縱觀全球科技強國,必然擁有橫掃全球的偉大公司,比如美國的蘋果、微軟、谷歌,能自主研發出領先產品并銷往全球,賺全球化的錢,這是偉大公司必備基因。
從這點看,中國只有華為、大疆,互聯網無法笑傲海外,茅臺也無法銷往全球。
所以樓市、互聯網、在線教育、文娛圈被各種監管后,我們選擇了產業升級之路,新能源車、光伏、風電、儲能等“雙碳時代”的產物異軍突起;自動駕駛、AI等制勝未來的尖端科技也在同步推進。
短短幾年內扶持芯片產業的配套政策層出不窮,清華、北大等高校相繼成立集成電路學院,華為也在緊鑼密鼓布局芯片全產業鏈;電動車、光伏等新能源行業被大力推廣,加速向碳中和目標進發。
這些產業是實打實的高端制造業,依靠技術驅動,和以前互聯網、短視頻、網紅直播那種虛擬經濟完全不同。
很明顯,經歷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2020年新冠疫情兩次大沖擊后,我們已徹底意識到科技創新和產業鏈完整的重要性。
內部內卷,外部風云突變局勢下,脫虛向實、發力高端制造已刻不容緩!
其實在全球局勢突變的今天,高端制造已不只是中國戰略,我們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德國也提出了工業4.0,美國也在推進制造業回流本土。
特朗普當年發動貿易摩擦,一是為了讓制造業回流美國,二是想破壞中國的產業鏈讓我們無法完成產業升級。結果全失敗了,制造業沒回流美國,中國制造也越挫越勇。
從全球大國布局就能看出,制造業正重回全球競爭焦點。尤其是中國,急需一場制造業升級。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制造業產值在全球占比從2.18%增長到28.8%,14億人締造了一次波瀾壯闊的經濟奇跡。
但中國制造業以前停留在低端產業,比如服裝、家具啥的,沒啥技術含量,自然也就沒有附加值,長久下去肯定不行。
所以正在將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轉移到東南亞那些人工便宜的國家,國內專注搞電動車、芯片、光伏、航空航天等高科技制造。
從樓市、互聯網轉向硬科技、高端制造,這是大勢所趨,舉個簡單例子大家就能感受到時代脈動。
2020年以來中國鋰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市值一路走高,不但超越中石油,而且其創始人曾毓群也以3000多億身價超越馬云。
諸如此類的例子,以后會有更多,任何人都是大時代的產物而已。
超高收入的虛擬產業被監管規范只是序曲,未來脫虛向實的腳步必然更快,擁抱高端制造才能讓中國人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保存改革40年的勝利果實。
中國制造2025提到,我們要在2025年邁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到2035年,達到世界制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到新中國成立100周年時,要躋身世界制造強國前列。
時代已然轉身,未來仍將壯闊!
聲明:(文章來源:網易號 蔣東文 )靈動核心環境服務平臺轉載此文目的為傳遞更多信息,如文章來源注明錯誤或者涉及文圖內容版權及其他問題,可及時在頭條私信我們,我們會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