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資國企立足新發展階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對口幫扶、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民生保障、城市建設等領域涌現出了一批新經驗、新成果。為進一步推動交流互鑒,近期“上海國資”新媒體平臺矩陣將通過社會責任專題欄目,集中展示一批工作案例,彰顯上海國資國企履行社會責任、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面貌。
在國家雙碳戰略背景下,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是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綠色轉型的重要舉措。申通地鐵集團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充分利用地鐵停車場屋頂等資源,率先布局光伏發電產業,開發清潔能源,建成了一批有示范效應的標桿項目,為上海地鐵持續不斷地提供綠色清潔能源。
提前籌劃,謀劃全局
申通地鐵集團長期抓節能減排,早在2008年開展了光伏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于2018年籌劃成立了上海地鐵新能源有限公司作為專業化公司進行光伏的開發、建設和運營。集團發布的《上海地鐵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戰略綠色城軌行動方案》,為上海地鐵的全面綠色轉型明確了戰略目標。目前集團已建成分布式光伏電站42.9MWp,裝機容量在軌道交通行業內居于首位,助力打造綠色軌交新模式。
建設標桿項目,發揮示范作用
經過上海地鐵人的精耕細作和不懈努力,集團打造了龍陽路基地、封浜基地等一批具有示范效益的光伏項目,項目多次被國內外主流媒體報道,社會效益顯著。2022年建設的平莊基地采用了柔性組件粘貼安裝,解決了既有鋼骨架輕型預制板屋面無法安裝光伏支架的難題,在軌交行業內屬于首次應用,多次獲得工程類獎項。
聚焦光伏運維,提升光伏發電量
申通地鐵集團結合地鐵運營編制了《光伏電站運維管理規定》,充分利用光伏智能平臺,建立了一體化的光伏電站管理模式,確保運維人員能夠實時對設備進行統籌管理,提高了光伏電站管理水平和發電量。上海地鐵分布式光伏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基于軌道交通的龐大用電量,目前建成的光伏電站平均消納率在98%以上。根據發電量統計,上海地鐵分布式光伏2022年發電小時數為1135h,在上海地區處于較高水平。
申通地鐵集團將進一步擴大新能源的利用,還將聚焦建筑光伏一體化、儲能、直流配網等領域新興技術,加強“源網荷儲”深度協同的電力技術研究,在有條件的地鐵車站和車輛基地建設一批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助力上海地鐵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