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圖表顯示了水的物理狀態如何隨著溫度和壓力的變化而變化,以及水變成超臨界的臨界點。
西班牙正在開發一種利用超臨界水生產綠色氫的新型電解槽技術,該技術得到了歐盟近300萬歐元(合324萬美元)的資助。
X-SEED項目——代表實驗超臨界電解槽開發——旨在通過分解加熱和加壓到達到超臨界狀態的水分子來產生氫(和氧)。
當溫度高于374°C,壓力超過221.1bar時,水會變成超臨界流體,同時具有液體和氣體的特征。
根據由不同的歐洲公司、大學和研究機構組成的開發聯盟的說法,“這項技術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能源效率,改善了循環,延長了使用壽命,從而產生了更具競爭力的綠色氫氣生產”。
一個電堆已經在實驗室中得到了證明,它使用了新型催化劑和電極,不需要膜來分離氫和氧分子。
該研發聯盟解釋說:“超臨界條件和無膜配置減少了生成氫氣所需的電化學工作(因為電池組件之間的界面電阻降低),并延長了系統壽命。這可以提高電壓和能效(42kWh/kgH2)、電流密度(>3A/cm2)、氫氣產出率和穩健性(降解率<1%/1000h)。”
該項目由西班牙技術中心Leitat協調,已從歐盟955億歐元的“地平線歐洲”(Horizon Europe)研究與創新基金中獲得298.9495萬歐元,用于支付其所有成本。
西班牙技術中心Leitat外景
“X-SEED項目由不同的歐洲公司組成的集團,[意大利天然氣分銷商]Snam,[意大利研發公司]Particular Materials,[意大利電極制造商]Industrie De Nora和丹麥技術大學,由歐盟共同資助,并得到清潔氫伙伴關系(Clean Hydrogen Partnership)的支持,旨在開發一種新技術,使可再生氫的生產具有經濟競爭力,”該項目的科學協調員Pau Bosch說,他是Leitat生物電化學系統小組的首席研究員。
該研究項目將運行到2027年6月底。
還有許多其他創新公司聲稱他們的新電解技術將降低綠色制氫的成本,包括Hysata、Stiesdal、Electrogenos、Hydrogen Systems Australia和Electric hydrogen。
(素材來自:氫能洞察 全球氫能網、新能源網綜合)
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