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3期新城市“市民學堂”上,著名青年教育研究專家、首都師范大學郭海燕教授,結合航天英雄楊利偉等人成功的實例指出,21世紀空前激烈的生存競爭,要求我們必須全面提升自我,而要全面提升個人素質,高尚的理想、堅定的信念、積極的進取精神一個都不能少。
楊利偉面對的是險境而不是仙境
“我們都看到楊利偉成功后的風光無限,實際上,走進‘神五’的楊利偉面對的不是仙境,而是險境。”郭海燕說,楊利偉面對的是對人生命極限的挑戰,是電磁輻射、流星體、空間碎片、高能粒子、強烈的震動、巨大的噪音,是真空環境下全身體液、血液的重新分配,這些是一般人根本無法承受的。而楊利偉有著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高度的科學文化素養,極其良好的身體、心理素質,還有抗挫折的素質,最終才能從1000多名優秀的備選飛行員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第一個航天員。
郭海燕說,市場經濟本身具有競爭性、擴張性和排他性,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面臨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無限性矛盾的沖突,我們必須像楊利偉那樣,全面提升自己的個人素質,成為競爭中的強者、優者、“適”者。
腦中只有“發財”二字永遠也發不了財
一個17歲的女孩考上了大學,應該說她是同齡中的佼佼者。有一次,郭海燕在給這個女孩上黨課時,女孩說,郭老師,你不要給我講理想、信念這些沒用的大道理,你就給我講講怎么發財吧。郭海燕對她說,你想發財沒有錯,但腦中只有發財二字,你這輩子也發不了財。沒有一個單位會接納一個只知道發財的人,沒有一個公民會把一個唯利是圖的人引為知己。這樣,你就會缺乏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市場,你怎能發得了財?!“理想、信念雖然看不著、抓不著,但我們必須要用高尚的理想、堅定的信念為人生導航。”郭海燕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勇敢地駕馭人生的風浪,增強思想上的免疫力。
一味抱怨自己倒霉只能讓自己更“倒霉”
“中國銀行某分行的一個小伙子,28歲,一次聽我講課后找到我,一進門就哭,說他真是倒霉透了。原來他在單位人際關系不好,覺得每個人都對他不好,老是在算計他。”郭海燕對他說,你應該用積極進取的精神看待這個問題,多看看那些處境艱難的人是怎樣活著的,一味抱怨自己倒霉只能讓自己更“倒霉”。接著,郭海燕給他講了殘疾人司晶的故事。
司晶9個月時因患麻痹癥,周身癱瘓,僅左手健全。17歲時,無法上學的她從糊在墻上的舊報紙上認識了第一個字。后來,憑著積極進取的精神,兩個月就讀懂了長篇小說,隨后又獲得兩所高校文憑,成為“專欄主持人”、“人生指導專家”、“演講家”、“社會活動家”,出版了《煉獄天使——司晶的話》等多部著作,被譽為“精神巨人”、“心靈的天使”、“真善美的化身”。她在自己的日記上這樣寫道:為了自己活,只有腳下方寸地;為了他人活,擁有天上一片天。“如果我們只知道抱怨生活的種種不公,生活真的會帶給我們不公。”郭海燕說。